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南通KTV招聘网 > 南通热点资讯 > 南通学习/知识 >  将奉献关于本句朱熹《诗集传》解释说“言汤其尚顾我烝尝哉!此汤

将奉献关于本句朱熹《诗集传》解释说“言汤其尚顾我烝尝哉!此汤

2022-09-08 02:13:42 发布 浏览 746 次

将:奉献。关于本句,朱熹《诗集传》解释说:“言汤其尚顾我烝尝哉!此汤孙之所奉者。致其丁宁之意庶几其顾之也。”

【品评】 《礼记·郊特牲》说:“殷人尚声。臭味未成,涤荡其声,乐三阙,然后出迎牲。声音之号,所以诏告于天地之间也。”本诗突出地反映了殷商时代宫廷祖先祭祀中音乐舞蹈的盛况,并说明了这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,突出地表现了商代文化的特征。

诗中说明所舞为万舞,舞者是持盾牌或长翎羽,是武舞和文舞的场面交错出现的,既表现了汤的武功,也表现礼乐文教方面的某些场面,应该是结构较为复杂的舞蹈。以诗中“置我鞉鼓”、“依我磬声”等句来看,唱者是奏乐者,而不是舞者。舞者是专门舞蹈。这自然是因为舞蹈当中演员做各种动作,尤其是比较剧烈的动作而呼吸急促,难以从容地歌唱。可见,从商代开始,虽然歌舞结合为一,但具体表演中歌者同舞者是分开的,只是相互配合而已——主要是舞随音乐的节奏而进行,实际进行中当然也有音乐配合舞蹈动作的问题。诗中说的“依我磬声”,不仅指音乐,也指舞蹈。

本诗前人不分章,实际上可分为两章:从开头至“穆穆厥声”写主祭主持迎接先祖神灵及万舞表演中音乐的状况,后一部分写这样宏大的表演场面,使来参加助祭的同姓宾客感到无比兴奋,这种典礼是由先代所形成,不能马虎。

这首诗中提到的乐器除鞉鼓、磬之外,还有各种管乐器和镛、大鼓。磬声为开始、结尾的标志及进行中调节节奏之声。一开始先是鞉鼓齐鸣,所以说“猗与那与,置我鞉鼓”,乐师都持鞉鼓而摇,声音急促齐起,如军队激战之声,这应是武舞的音乐,以此以迎汤的神灵,因为殷人以汤为“武王”(《商颂·长发》)或“武汤”(《商颂·玄鸟》)。主祭者先起武舞以迎神,使参加祭祀的人能想象到汤当年鸣条之战灭夏建国时的英武形象(“绥我思成”),然后是“嘒嘒管声,既和且平”,表现出商建国后天下升平的景象。“於赫汤孙,穆穆厥声”,上句赞以主祭者在整个祭祀过程中的高贵显耀,后一句是对迎神音乐肃穆基调的总括。

诗的后一部分从舞蹈、音乐的欢乐、盛大以及来参加祭祀活动的同姓宾客无不兴奋、高兴方面说,是从人的感觉方面言之。由此而说到这种祭祀典礼的形成时代很早,后代遵循,不能稍有马虎,又从文化底蕴的方面来揭示它的意义及同商民族的关系。

可以看出,本诗既一气呵成,又有变化,在诗的表现上形成一种立体的结构方式。在诗的开头,第一部分结尾处及第二部分结尾处都写到“汤孙”,以主祭者贯穿首尾,不仅在多角度的描写中有一个中心点或曰透视点,也起到首尾照应及转换清楚的作用。明代孙鑛《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》卷四评此诗说:“商尚质,然构文却工甚。如此篇何等工妙!其工处正如大辂。”此为有见之言。

烈祖

嗟嗟烈祖,有秩斯祜。申锡无疆,及尔斯所。既载清酤,赉我思成。亦有和羹,既戒既平。鬷假无言,时靡有争。

绥我眉寿,黄耇无疆。约错衡,(10)八鸾鸧鸧。(11)以假以享,(12)我受命溥将。(13)自天降康,(14)丰年穰穰。(15)来假来飨,(16)降福无疆。顾予烝尝,汤孙之将。

嗟嗟:赞叹词。烈祖:指成汤。

有秩:同“秩秩”,形容安逸,有福。《毛传》:“秩,常也。”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:“有秩即形容福之大貌。”其实《毛传》之注并不误。《荀子·天论》说:“顺其类者谓之福。”这是先秦时关于“福”的解释,早于所有传注的说解。“常”即“顺其类”,福即人能顺其性、尽其年,而不至于受到天灾人祸。祜(hù):大福。

申:重复,不止一次地。锡:赐。无疆:就所赐大福(祜)而言。及:达到。尔:你,指烈祖。斯所:此处。斯,助词,略同于“之”。所,居,指有天下。《广雅·释诂二》:“所,居也。”上二句说:你一再地赏赐没有穷尽,遍及于你所拥有的天下。

载:陈列。酤(gū):酒。赉(lài):赐予。成:完成,成就。上两句说:既已设置了清酒,赐我完成孝思吧(参王文锦《读〈诗经注析〉札记(下)》,收《文史》2003年第辑)。

和羹(gēng):调好的肉汤。和,调羹。戒:准备。指作好了祭祀的准备工作。《方言》:“戒,备也。”《礼记·曾子问》“三年之戒”,郑玄注:“戒,犹备也。”平:适当,完满。朱熹《诗集传》说:“《仪礼》于祭祀燕享之始,每言‘羹定’,盖以羹熟为节,然后行礼。”其说是。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说:“和羹必备五味。昭二十年《左传》‘宰夫和之,齐之以味’,此诗所云‘戒’也;‘济其不及,以泄其过’,此《诗》所云‘平’也。……‘戒’‘平’宜承‘和羹’言。”释二句之意极是。此二句是对上二句中第一句的补充说明,带有倒装的性质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