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过了一年(永熙二年、533年)的正月,高欢领兵袭破秀容,尔朱兆逃到荒山上自缢而死。尔朱兆的长史慕容绍宗携余众归降,高欢认为他忠义,非但没有因为他从前向尔朱兆进言要杀自己而计前嫌,对他优礼有加。尔朱势力彻底灭亡,高欢在形式上统一了北魏,继承了尔朱氏的地位。他逼元修迎娶了自己的女儿作为皇后,升格成了国丈。高欢城府很深,言行严肃,对于军国大略独断专行。无论是元修,还是一般大臣,都猜不透高欢的决策和悲欢。北魏朝廷才出狼窝,又入虎口。
三一 一次逃亡导致的帝国分裂
一
北魏孝武帝元修与前几任傀儡皇帝不同,有想法,有能力。他不愿意重蹈前几任的覆辙,一开始就有除去高欢的决心。
高欢铲除尔朱势力后,觉得尔朱荣的根据地晋阳城不错,就留在了晋阳,将它作为大本营来经营,客观上放松了对洛阳的控制。当时洛阳城里的一批大臣、降将并不是真心降服高欢,很快聚集在元修周围。南阳王元宝炬和将军元毗、王思政、斛斯椿等人纷纷劝说孝武帝除掉高欢。其中斛斯椿本是尔朱荣的部将,率部投降高欢后诛杀尔朱家族有功,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兵权。元修就以斛斯椿为领军将军,与王思政共同统帅近卫军,作为心腹,还调整了督将及河南、关西诸刺史的人事。这样,军谋朝政都掌握在斛斯椿的手里。他重新安排了宫内侍卫,挑选数百名骁勇武士担任孝武帝的近卫军。元修还多次以出猎为名,与斛斯椿排兵布阵,互相密谋。
仅仅依靠洛阳的这些人还不足以推翻高欢。元修继续寻找同盟者。他主攻两个方向,一个是寻找地方实力派军阀作为外援,一个是从高欢阵营的内部拉拢人手。
元修准确判断出武川的贺拔家族可以和高欢一决高低,就想倚靠贺拔兄弟。贺拔胜投降高欢后留在洛阳,元修就任命他为荆州刺史,把他作为南方的依靠。元修还暗中派人与拥兵关中的贺拨岳联络,准备引关中的军队夹击高欢。
司空高乾是高欢起兵之初的主要盟友,他们兄弟几个是高欢的重要依靠力量。元修就想笼络他为己用。一次元修在华林园赐宴,散席后单独留下高乾,大夸高乾“奕世忠良”,要与高乾结拜为兄弟。因为事出仓促,皇帝又殷勤相劝,高乾只好和元修结为异姓兄弟,事后也没有告诉高欢。慢慢地,高乾看到元修和斛斯椿、王思政等人常常密谋,又派人联系贺拔岳,任命贺拔胜为荆州刺史,明显是在树党自强。他担心元修要对高欢不利,洛阳城“祸难将作,必及于我”,逃到晋阳向高欢报警。
高乾不谈洛阳的时事,而是劝高欢干脆逼元修禅位,夺取北魏的天下。高欢觉得时机还不成熟,赶紧用袖子掩住高乾的口说:“不要乱说!我还需要仰仗司空大人在洛阳帮我多留意时局。”高欢这么说,反而让高乾心中有愧,更加不安起来。接着,高欢屡次向元修推荐高乾担任侍中,主持朝政。元修恨高乾站在高欢一边,将高欢的奏折置之不理。高乾夹在两人中间,双方都惹不起,干脆就自求外任徐州刺史,想躲到外地去。元修见状,既怕高乾泄漏自己的秘密,又恨高乾不为自己所用,就明白地告诉高欢:“朕曾经和高乾立下盟约,进退与共。如今高乾反复两端,实属可恶。”高欢对高乾背着自己和元修勾勾搭搭也很厌恶,干脆将高乾秘密劝自己篡位的事情转告了元修。自此,高乾被双方都抛弃了,只有死亡一条路可走。元修将他囚禁起来,派人痛责他前后反复无常。高乾申辩道:“臣以身奉国,义尽忠贞,是陛下要对付高欢,却借口我反复无常。欲加之罪,其无辞乎?”结果,高乾被赐死,时年37岁。
在洛阳的高敖曹看到哥哥被杀,逃往晋阳向高欢哭诉。高欢装出惊愕的样子,将责任全都推到元修身上,好好抚慰了高敖曹一番。高敖曹更加死心塌地地站在高欢一边。其他部将也因为元修枉杀高乾,而对他更加疏远乃至仇视。元修想从高欢身边挖墙脚的企图落空了。
却说关中的贺拔岳接到元修递出的橄榄枝后,犹豫不定。他决定不了到底是选择元修还是高欢,于是派宇文泰去晋阳见高欢,查看虚实。
宇文泰和高欢的见面,是一次英雄与英雄惺惺相惜的会面。宇文泰看到了一个有志于天下的英雄。高欢则看到一个相貌非凡,精神抖擞的年轻将领(身长八尺,垂手过膝)。高欢想留下宇文泰为自己效力,不想宇文泰走向自己的对立面。但是宇文泰也是有志于天下的英雄,他不想离开事业已有起色的关中,更不想只做高欢的部将。因此宇文泰坚持要返回关中。高欢犹豫再三,最后松了口,允许宇文泰返回关中。宇文泰刚走,高欢就后悔了,想要杀掉宇文泰以绝后患。可是宇文泰已经抓住机会,快马加鞭返回关中了。高欢的追兵一路赶到关口也未追上宇文泰。高欢的直觉是对的,最后消灭高欢后代的就是宇文家族。
返回关中后,宇文泰告诉贺拔岳,高欢是有心荡平天下的枭雄,站在他的一边无异于与虎谋皮,不如借助元修的力量与高欢抗衡。于是,贺拔岳选择了元修。
高欢自然要对付贺拔岳。永熙二年(533年),高欢要调贺拔岳做冀州刺史。贺拔岳不愿离开关中老窝,谢绝了任命。一计不成,高欢又生一计。贺拔岳这个“关中王”是形式上的,关中和陇西还有一些地头蛇不服从他的指挥,尤其是地位仅次于贺拔岳的侯莫陈悦是个有勇无谋的赳赳武夫,见利忘义。高欢诱惑侯莫陈悦,答应只要他杀害贺拔岳,就让他取而代之。侯莫陈悦欣然答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