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云:日中为市,致天下之民,聚天下之货,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。所谓“民”,是对官而言的,包括士、农、工、商在内。但绝大多数是农民和手工业者。而“货”,包括奢侈品和生产生活必需品。古代早期,奢侈品贸易发达,“奇怪时来,珍异物聚”,但这些珍宝是由大商人贩运到城市,卖给达官贵人享用的。粮、盐、布、铁、畜,特别是粮食,始终是古代民间贸易的主要货物,唐宋以后,尤其是明清,更如此。
明清市镇墟集上,“众物杂陈”,“诸货悉备”。而粮、盐、布、铁、畜是主要货物。整个贸易是以粮食为基础进行的。
其一,卖粮交纳税银。
明代青州之民,“以粮易钱,以钱易银”,纳税于官府。古田县地瘠民贫,岁收米制曲,“易银完粮”。
其二,以粮易布帛、衣被鞋帽。
清康熙时,黎城县农民“以粟易衣”。乾隆时,大同“棉布亦以粟易”。五六斗、乃至八九斗谷值一匹布。
五台县农民担谷走数十里,“始易金钱,贸布絮焉”。
安定县农户,“每岁出数石粟,始成一件衣”。
中卫县“布帛所需,俱以粟易”。